2025-03-08 10:35| 發布者: | 查看: |
本文轉載自“滬上青年”公眾號文章《從追光者到成為“光”》![]()
2024年3月,習近平總書記做出“構建上下遊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”的指示,中國正式從國家建構層麵走上“聯合體”創新發展模式之路。
2024年6月1日,首屆中國“光創新聯合體”合作共創大會在上海市寶山區成功舉辦。以“光創紀元,聯袂築夢”為主題,大會意在通過創新聯合體的形式將中國“光”製造領域從業者組織起來,改變企業和機構單打獨鬥,產學研不能緊密融合的局麵,整合資源,抱團創新。而這場大會的發起企業為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——上海加拿大28官方开奖链接,一家在“光”創新製造產業深耕20年的行業領跑者。
6月16日,滬上青年有幸專訪加拿大28官方开奖链接創始人張嵐女士,站在“光創新聯合體”的發展節點上,和她一起回顧芬創20年從無到有、從有限公司到聯合體的創業曆程。
編輯|滬上青年
#01
張嵐:芬創成立於2004年5月28號,剛起步的時候,很多選擇都不是我們自己做的決定。2004年,我愛人剛從上一家公司離職,被同學拉著他一起創立了芬創,起初的主營業務是製作和售賣軟件。當時我並沒有參與進來,直到2004年底,那位同學離開上海,就將他的股權轉交到我的名下,我就這樣“被動地”加入了芬創。2005年年中,我愛人上一家公司的上司簽下日本兩家公司的代理,卻臨時決定不做了,希望芬創能承接。從那之後芬創走上了代理之路——這也不完全是我們自己選擇,而更多是在別人的幫助和推動之下所走出的路。
孫娟:在這種“被選擇”的情況下,卻取得了今天的成就。
張嵐:我向來是“幹一行,愛一行”。在我的觀念裏,既然決定進入哪個行業,做什麽工作,就意味著這個決定是當下最好的選擇,哪怕不喜歡,也應該認真做,否則就是對自己不負責。
所以任何事情,做出判斷之前需要調研、思考,衡量價值、利弊,而當作出決定後,就不要再糾結。很多人是做決定前的懶惰,導致行動時左右不定的麻煩,原本能出100分的力,卻隻付出了80分,最後得到60分的結果,卻又歸結於當初做了錯誤的決定。實際上是過程中沒有盡力,才導致了結果的不盡人意。
作出決定後就要盡全力,哪怕最後隻得到80分的結果,也已經是目前能力的100分了。需要做的就是接受當下80分的自己。內心的強大和滿足,很多時候都是源於對自己的認可。現在很多年輕人太害怕失敗,希望達到理想的狀態,而不敢放手做事。100分是理想,即便能力隻能做到20分,也要給自己一個努力的機會。 李爽:那您對芬創有過懷疑嗎?
張嵐:我的性格比較“軸”,幾乎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。我一直不認為自己的運氣比別人好,很多看似是捷徑的事情,我也首先持懷疑的態度,擔心背後未知的風險。相較於思考自己所沒有的,我更傾向於堅守自己擁有的東西,所以我從來不會去懷疑自己的選擇。有這份底氣,是因為我愛人是我堅實的後盾。
#02
![]()
李爽:對於芬創的小夥伴,您也會放手讓他們去大膽嚐試嗎?
張嵐:芬創有一句話,“你們去處理、去麵對,後麵有我,哪怕做錯了,我還可以出麵去處理。”所謂容錯率,什麽樣的人可以容錯呢?答案一定是足夠強大的人。人之所以癲狂,大概率是因為無法承擔錯誤的結果。
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過小日子的人。所謂的過小日子,是我喜歡向小夥伴們分享日常生活,也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,提前幫助他們規劃,讓他們盡量少走彎路。小夥伴們之所以能在芬創呆那麽久,可能就是源於內心的安全感和滿足感。
李爽:您在芬創的發展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大的困難和危機?
張嵐:困難每天都有,隻要對結果有要求,就一定會有困難。但是不能懼怕問題,當發現沒有問題的時候,恰恰是最可怕的時候,因為這代表著找不到要去進步的方向了。我把困難視為一種自然狀態,每次遇到困難,就意味著我需要再去提升了。量變引發質變,正是在解決困難的途中,才能一點點上台階。
我一直抱有最壞的打算。我會衡量問題的結果,如果我可以接受完全失敗的處境,就會讓自己放鬆下來。所以在我眼中並沒有太大的困難,並非源於自信,而是因為我一直享受當下。哪怕遇到非常棘手的問題,我也享受解決它的過程。
上海疫情封控的時候,大家都覺得形勢很困難。但是芬創從工資到績效都沒有扣小夥伴們的錢。芬創過往堅持每年調整工資,直到2024年底公司有了新的激勵舉措,這一製度才劃上圓滿句號。2021年上半年由於不知道形勢如何,所以6月份的工資就沒有漲,但是到年底發現情況不錯,就把原先計劃上漲的部分補發了給大家。在我的觀念裏,業績是夥伴們創造出來的價值,自然就要分給大家。
另一方麵,那段時間裏芬創的供貨並沒有停滯。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將貨物發到客戶手中——從上海運到北京,再從北京運到深圳,最終從深圳拆包發往全國。即使目的地是蘇州,也要經曆這個流程。
所以經過這些努力,在這兩年形勢並不樂觀的情況下,芬創並沒有收縮,反而還在微漲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022、2023年,芬創根據自身接觸行業廣泛的優勢,實現了客戶結構和產品結構的雙重調整——削減原先大客戶的占比,提升中等客戶的占比。產品結構調整方麵,提升國內產品的占比,減少對進口的依賴性。
自我的優化讓我對2024年之後的規劃更有信心。前幾天有朋友問我,芬創的產值能不能提上來。我隻回複了一個字:“能”。能是對結果的自信,但是結果隻是最終的呈現,我們努力恰恰隻能在過程上,而不是結果。
芬創過去十年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數不清的問題,各個時期的問題都無法全部解決,但是不要糾結於這個階段,而應該往前推進。跨過當下的階段後,再用新的方法解決眼前的問題。抓住當前的主要矛盾,知道自己想要什麽,其他東西能舍就舍,順其自然。
徐霍成:隻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麽,就是抓到了主要矛盾。其他的無關緊要的,能舍得舍,能丟的丟。
#03
李爽:光創新聯合體是一條怎樣的道路?
張嵐:這要說到我們行業的特殊性。實際上,我們這個行業裏沒有特別大規模的公司。因為每家客戶的需求各有側重,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更偏向定製化。芬創的目標並不僅僅是生產一款通用的零件,而是幫客戶解決問題。所以芬創為了更好的發展,一定得為客戶解決更緊迫的問題。但是芬創的能力也有極限,如何讓更有能力的人參與進來共同解決問題,這就是光創新聯合體在做的事情。
李爽:芬創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?
張嵐:芬創首先是一個發起者,也是一個操作者。芬創之所以能作為聯合體的操作者,一方麵是因為在行業內獲得的廣泛信任,另一方麵則是自身的責任感。
孫娟:認識徐總(徐霍成)之後,您個人有什麽變化嗎?
張嵐:有兩點很明顯的變化。一是我看到了這個社會更多方麵的人,突然把我生活的某個部分打開了——原來大家是這樣生活的。另外不論是滬上青年還是經典誦讀,都是我想去做的事。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出於各種目的信息,其中不乏錯誤的價值觀引導,這對年輕人會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——年輕人就像幹海綿,對周圍會往往甄別地接收。滬上青年實際上就是通過我們每一個人,去影響周邊更多的人,最終才能形成一個好的環境。在這一方麵,如果我能做些什麽,我很願意參與。
徐霍成:正是因為你和老楊(楊騰霄)這樣人的托舉,讓我們有了更強的往前走的力量。我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也是有期望的,我希望和所有期待我們國家變得更好的人一起盡其所能地發微光,為我們國家變得更好而添磚加瓦。
孫娟:6月1號那天我觀察到,芬創的小夥伴們都很自豪、很驕傲。這種自豪感和歸屬感十分打動人心。我很好奇這次大會之後,他們有什麽變化?
張嵐:這一次活動不單單滋養了我們的小夥伴,還有參與其中的廣大同行。有同行對我說,光創新聯合體把我們原本分散的能量匯聚到一起,光創新聯合體是從現實的土壤中長出來的,是自下而上的。對於芬創的小夥伴而言,這次活動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我們服務的客戶,他們的事業對於民族和國家所具有的重大意義。
孫娟:那麽在您看來,什麽樣是所謂成功的企業家?
張嵐:我一直對成功企業家的定義沒有搞明白。因為在我眼中,能有機會去做些事情,能拚盡全力,我就已經很幸運了。至於結果成不成功,並不是人為能控製的,成事在天,我們僅僅隻能在過程上努力。
對於公司內部,我認為能給大家提供一個平台實現自己的事業抱負,過上他們想要的生活,我就已經很幸福了。而對於公司外部,能因為芬創的存在,客戶的問題得到了解決,客戶變得越來越好,這就是意義。
其實隻要成為了想成為的自己,就是成功。相比之下,我更多時候會思考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麽,做某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麽。現在年輕人之所以迷茫,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思考明白,我們一貫的教育也沒有告訴他們為什麽要讀書。恰恰是我們缺失了這部分的思考和教育,大家才會迷茫。隻知道“我要”,為什麽要?要完之後又怎樣呢?所以滬上青年也好,經典誦讀也罷,我特別願意參與,因為我覺得大家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,幫助年輕人走進人群,了解文化,擁抱他人,感受真的生活,探索人生的意義。
結語
張嵐女士是滬上青年專訪的第二位導師,也是數次捐贈愛心基金托舉“小桔燈”經典誦讀的企業家。我確信她和第一位受訪導師楊騰霄,以及滬上青年背後支持者徐霍成等多位老師一樣,是同一類人。
簡單的故事往往最震撼人心,她的故事讓我一次次重新思考,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麵對這個時代,生命的意義又在哪裏?我相信這也是“滬上青年”專訪欄目一直以來想要和各位讀者探討的問題。
特別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特別節日,願更多人看到她身上的純粹、坦誠,看到她用二十年的時間,從追光者到自成光芒,也願我們借由這束光,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。
![]()
|